性生活小貼士

誰在購買性玩偶?

擁有的人 矽膠娃娃 經常稱自己為“娃娃朋友”,甚至稱自己為“娃娃爸爸”、“娃娃媽媽”,並稱自己的小圈子為“娃娃圈”。

娃娃圈的人分為兩類,一類主要靠性玩偶來解決心理需求。 他們喜歡打扮 真人大小的娃娃 起來或角色扮演,和性玩偶合影是他們的最愛。 其中一些人正在尋求精神支持; 有些是沒有孩子的夫婦,他們買了一個現實的愛情娃娃來撫養女兒; 有些是鰥夫,晚年喪偶,依靠愛娃娃來支撐對已故妻子的思念。 另一類側重於解決身體需求。 更多的用戶同時具有這兩種需求。 Tiais創始人楊東岳表示,除了單身人士,30%到40%解決生理需求的人都有女朋友和家人。 還有一類人是靠矽膠娃娃解決生理需求的,就是在正常社交生活中難以滿足需求的殘疾人和獨居老人。


當著名的日本人 成人性玩偶 製造商東方工業於1977年推出了第一款“高級性玩偶”微笑,旨在讓這群人更容易使用。 當時日本只有充氣娃娃,主要使用者是殘疾人和獨居老人,但體積大,不易固定,使用困難。 當時,“微笑”很貴,東方實業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折扣制度,以減輕這一群體的負擔。 儘管在大眾對矽膠娃娃的認知中加入了“性”濾鏡,但矽膠娃娃其實不僅僅是那個標籤; 它擁有的不僅僅是一個成人物品。

矽膠娃娃的製造商, CST 娃娃, 計算出他們的買家

大約 40% 使用 性玩偶 作為純粹的性工具。

另有 40% 願意治療 真人大小的娃娃 作為一個“情人”,將自己的情感和慾望發洩在上面,滿足靈魂和肉體的雙向陪伴。

此外,大約 20% 的購買者純粹是大手筆的二手貨。

心理學家 Aaron Ben-Zeév 博士曾寫道,親密不僅僅是性。 它最重要的特徵是一種有意義、持久和友好的互惠關係,這種關係讓人感覺獨特且不可替代。 各種性接觸本質上都是短暫而膚淺的,無論對方是誰,甚至可以是想像的。

即使在今天,當 矽膠性玩偶 越來越少的“性工具”,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“變態”和“噁心”。 這種刻板印象植根於社會對性的羞恥感和污穢感,以及人們以兩種不同的方式談論性這一事實。 在這種心態下, TPE和矽膠娃娃 與性有關,因此它們與性一樣可恥和骯髒,使用它們的人也是如此。 正是這樣,娃娃擁有者群體無法像有其他愛好的人一樣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。 拋開刻板印像不談,不偷不搶、不破壞道德、不傷害他人的性玩偶主人真的應該背負“色狼”的烙印嗎? 每一個情趣玩偶的擁有者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,有喜有悲,遇到困難,感到孤獨、平凡、平凡。

也許他們需要的只是一點尊重、寬容和理解。 🙂